二次熱脫附正成為一個解決土壤污染的方法與研究熱點,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目前我國在熱脫附技術上的研究與應用與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熱脫附技術在國外始于七十年代,廣泛應用于工程實踐,技術較為成熟。下面,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一下熱脫附技術在國內外的應用情況,希望能幫助到您!
國外研究的主要結果:
1、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去除過程主要是物理蒸發,脫附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土壤顆粒表面的快速蒸發,二階段蒸發受到顆粒內部擴散的限制;

2、溫度是影響二次熱脫附過程主要的因素,隨著溫度的升高,污染物的脫附效率和降解效率會顯著提高,但溫度較高時可能會伴隨著其他副產物的生成,如熱脫附后多氯聯苯降解效率可達48%-70%,但是由于PCDFs的生成,毒性當量反而是原始土壤毒性當量的2.8-6.3倍(固相)以及8.0-10.5倍(氣相);
3、土壤中有機污染物蒸發速率比純物質的蒸發速率小(如在同等條件下芘的蒸發速率比純芘的蒸發速率小5倍);
4、土壤中的晶間水層對于污染物的脫附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粒子內及粒子間的傳質顯著影響污染物的去除速率。
國內研究的主要結果:
相比于國外,我國二次熱脫附修復污染土壤研究處于起步和逐步推廣應用階段,新的認識主要有:
1、溫度和時間是影響熱脫附過程主要的因素,停留時間的影響受溫度限制;
2、土壤成分主要是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以及二氧化硅和其他礦物質會對熱脫附過程的影響,有機質對不同的有機物都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不同的物質之間有一定的差異,二氧化硅和其他礦物質可促進污染物的脫附及降解;
3、土壤顆粒粒徑的大小對于不同的物質表現出一定的差異;
4、獲得了一些因素如土壤中污染物的初始濃度、土壤的含水率、載氣流量、載氣的種類、升溫速率以及氣氛含氧量,對二次熱脫附過程的定量影響規律。
土壤修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自有技術、裝備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不失為土壤修復企業建立自己的技術體系、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且快捷的途徑。